消化性溃疡病在全世界均为常见,一般认为人群中约10%在其一生中患过该病。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数据,有资料显示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5:1),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二者比约为3:1。小编整理了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权威发布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定义: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为常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H. pylori感染、NSAID和阿司匹林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病的最常见病因。
三、诊断:
中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腹痛发生与进餐时间的关系是鉴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临床依据。胃溃疡的腹痛多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左右,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发生在空腹时。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病最主要的方法。
建议常规做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测或核素标记13C或14C呼气等试验。国际共识认为粪便抗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呼气试验相似。
四、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
1. 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状、愈合溃疡的最主要措施。PPI是首选的药物。PPI治疗胃泌素瘤或G细胞增生等致胃泌素分泌增多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根除H. pylori应成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
2. H. pylori根除治疗方案的变化
共识推荐铋剂+PPI+2种抗菌药组成的四联疗法。
其中抗生素的组成方案:①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②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③羟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④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青霉素过敏患者推荐的抗菌药物组成方案为: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②克拉霉素+呋喃唑酮;③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④克拉霉素+甲硝唑。
疗程为10d或14d,放弃7d方案。不再细分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如初次治疗失败,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3. 序贯疗法与伴同疗法新认识
在没有铋剂或有铋剂使用禁忌时考虑序贯疗法或伴同疗法。具体方法如下,①序贯疗法:前5d PPI+羟氨苄青霉素,后5d 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共10d。②伴同疗法:同时服用PPI和3种抗生素(如PPI+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7d,10d,或14d。
4. 消化性溃疡病其他药物治疗
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病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
5. 消化性溃疡病并发出血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合并活动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胃镜下止血,同时使用大剂量PPI,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减少外科手术率与病死率。无条件行胃镜治疗或胃镜治疗失败时,也可考虑放射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6. 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及预防
对非H. pylori感染、H. pylori根除失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病的预防,建议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
长期服用NSAID和阿司匹林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如因原发病需要不能停药者,可更换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同时服用PPI。
指南全文下载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pdf
中华消化杂志 2014年2月第34卷第2期
华医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